家族辦公室曾氏集團董事長曾沛霖談中國農業金融的發展

現在全球經濟增長趨勢持續。中國的農業金融發展規劃呈現了新的特征需求。經過20多年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中國已形成了以商業性、政策性、合作性的金融機構為主。

 

農業金融是什麽?

農業金融是指有關農業的貨幣資金的融通,農村貨幣流通是整個貨幣流通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農村貨幣流通的發展趨勢如何,對整個市場的貨幣流通都有著重要影響。當中包括與農業生產有關的貨幣流通與信用活動,如農村儲蓄存款的吸收和支付,農業貸款的發放和收回,以及兩地資金的匯兌往來等。截止目前,中國的農業金融發展潛力越來越強,發展農業金融,有利於國內的農業經濟資金周轉,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農業金融在國內的現狀

中國農業經過幾千年來的發展,在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水平、農業從業者中,傳統的農業貸款業務單一,而農業金融產品需要不斷的調整創新。中國農業金融在服務領域方面有整體弱化趨勢,由於大部分農業資金向城市逆向流動,導致國內城鄉差距越來越遠。農業屬於高風險行業,其經營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極大,加上金融機構面對的往往是數量多,分布分散,但經營規模小的農戶和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因此,金融機構對農戶、農業的資信情況及還款能力並不清楚,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及精力,對農戶和農企進行經濟及信用狀況、還款能力等多方面的調查。

在2021年,全國縣域金融機構物理網站數達到11.3萬個,組建村鎮銀行876家,40萬個行政村設置助農款效勞點,可見金融機構網點已覆蓋大多數的農業鄉鎮。而傳統的金融也進入了嚴峻挑戰時刻。銀行物理網點作為金融服務的窗口,是商業銀行總體經營戰略的落地機構,數量和規模曾經是商業銀行實力的象征。但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銀行業物理網點總量逐步縮減,網點功能變得輕型化、智能化及自動化等。

在農業金融改革方面,涉農銀行業機構不斷回歸本源,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及落腳點。金融扶貧方面,優化扶貧再貸款管理,完善扶貧小額信貸管理的政策,支持貧困地區通過「綠色通道」發行上市,創新推出扶貧票據和扶貧公司債券。在2021年末,全國涉農貸款余額為20.8萬億元,同比增長18.4%,佔了當年各項貸款余額的27%。但農業金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對照鄉村振興戰略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農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任務仍然艱巨。

 

農業金融的發展趨勢

如今互聯網與農業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農村互聯網的普及率也逐年上升,很多農業生產和農資農機交易流程,都可以在網上實現,大大方便了農民的生產及經營。農業供應鏈金融的核心也不再局限在金融層面上,更要聚焦於如何幫助及指導分散的農戶,切實地提高農業市場的生產效率。農業金融發展在線上線下互相融合發展,只靠線上做銷售,沒有線下服務體系支撐,同樣會難以維持。

按照農業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建立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的通知》,農村征信體系已逐步建立。建立健全的農村信用評價體系,不只能客觀評價農業中小企業和種養殖大戶的信用狀況,更有利於獲得融資,還能降低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減少風控成本和潛在損失。目前中國政府也針對這項領域出台了相關政策來進行指導和推動。

從國內供應鏈管理的發展來看,目前已經歷了從傳統業務型供應鏈向協調、整合型供應鏈的發展,農業金融平台化與產業整合。此外,供應鏈風險的防控也需要從供應鏈結構管理、流程管理和要素管理幾個方面著手,以防範風險與閉環管理。

 

家族辦公室曾氏集團董事長曾沛霖看農業金融發展

家族辦公室曾氏集團董事長曾沛霖認為農村金融業的發展狀況,正決定和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以及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將會影響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因此,曾氏集團董事長曾沛霖認為必須在認清國內農村金融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作出改革,使其在農村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

曾氏集團董事長曾沛霖表示農業金融發展能為家族辦公室帶來許多投資新方向,如助新型城鎮化、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等方向。